|
[推荐]系列馆藏珍品回顾之一 |
热 ★★★ |
【字体:小 大】 |
|
那些年,那些事散落在120年校史里 |
——从E5外刊阅览室的玻璃展柜看馆藏文献“珍品” |
作者:郑文红 工会工作来源:理科分馆 点击数:3383 更新时间:2013-10-24 |
图书馆文科馆和理科馆的书库中有不少的馆藏“珍品”,这些珍品如同文物“玉珠”,把那些“珍品”串起来,做一条特殊的文物“玉珠项链”。不信,您到E5外刊阅览室,试一试吧。 图书馆馆藏文献珍品记载着馆史和校史上的“那些”特殊的年代和发生的“那些”特殊的事情。图书中的文献是每一个珞珈山学子的成长中的记忆中的一个部分,“珍品”常常沉睡在图书馆的“老书”书库中,等待更多的有心人去发现。 在E5阅览室的玻璃展柜里有1949年的<New Times>,为俄罗斯出版的新时代的英文期刊,上面有“转图书研究礼仪”的印章;有陈家芷为武汉大学图书馆赠送期刊,如他的赠品New India ,(1947年 第1卷 第2期) 上面有陈家芷的印章。他的英文名字为Gorge Chen。陈家芷也为武汉大学师生文库赠送个人的作品;有曾为武汉大学校长的王星拱的题词,有周鲠生的赠送的外文期刊等。 藏品与馆史 谈到陈家芷,我们就不得不谈一下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历史:1949年6月,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由文学院副教授石峻、教授周景瑜,法学院副教授陈家芷3人组成,石峻任主任委员。陈家芷曾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委员会”的一名专家组成员。 藏品与学科发展 30本1930-37年的文学院的老教授的讲义(现在已经转入文科馆的师生文库),可以从中窥视武汉大学文学院各路英才的讲课精华。 考证手抄本 当然,在玻璃展柜上放置着两本名字为Y.S.Liu的1933年的两本手抄讲义现在已经转入文科馆的师生文库),一本为《数学分析》,另外一本为《电子工程》。 看到这些藏品。我们不得不说馆藏文献是有思想的。它闪烁着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以下就从这两本名为Y.S.Liu的手抄笔记中的一本谈一点看法。 此讲义为有关数学分析的讲义,用英文间或用中文写,该讲义包含了完整的微积分知识体系。这本手抄本笔记从基本的函数谈起,逐步深入,然后进入微积分的阶段,包含有变量代换,一阶微分方程以及高阶微分方程等,最后部分是积分的内容。在积分内容中涉及反常积分、路径积分和多重积分等信息。 该讲义内容完整,思路清晰,应该为老师授课所用。因为和另外一本《电子工程》的手迹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初步推断,两本手抄本笔记及有可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在《电子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笔记是用英文和日文写的,在笔记的插页中的一张小纸条是记载着日语的一些课程,估计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候的留下的纸条。手抄讲义,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杰作。如果上述的推论成立,我们可以猜测该作者或为曾留学日本时的笔记,后回国到武汉大学任教,为国立武汉大学理学院或工学院的一名在当时名不见经传,但是对武汉大学物理学系的开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教师,或者也是武汉大学物理学的开拓人。在他那本《电子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详细的实验图解。 在我国物理发展的真正时期,应该在1920-1930年阶段。在1930年,特别是1930年到1937年抗战,是中国物理处于萌芽时期。(吴大猷: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在1934年到1937年之间,当时中国重要的实验物理研究所都是在北平的物理研究所做的。(吴大猷: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 因此,综合文献信息的多种描述,我们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断:1920-1933年曾留学日本,又回武汉教书的Y.S.Liu十分值得考证。 我们深信,文献是一种记载着文化、科学的载体,而馆藏文献中具有说明馆史和校史的“特殊”文献,因为印章、作者的签名和手抄等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随着更多的读者对武汉大学120周年历史的探索的深入,馆藏“珍品”的价值会被更多人士认识和挖掘。馆藏“珍品”是一个“谜”,随着“谜底”的解开,馆藏中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一定会重开迷雾,重新在读者面前闪光。
|
工会工作录入:金奕 责任编辑:工会文体活动 |
|
上一篇工会工作: 从武昌洋务译书局丛书看自强-方言学堂参与的翻译活动成果 下一篇工会工作: 挖掘自强学堂有关史料的体会 |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