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傍晚,虽已进入了第三学期,图书馆总馆学术报告厅仍然座无虚席,来自全校34个院系近300位师生齐聚一堂,期待着一场典籍与艺术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首期“一期一赏”文化沙龙活动的大幕开启。
武汉大学云在古琴学社汪子旭同学弹奏的《良宵引》,迎来了群星璀璨的夜晚。整场活动分为“雅乐逸兴”“韵沁红楼”和“戏染荆钗”三个部分,其间还安排了“现场点曲”“87版电视剧《红楼梦》片段配音”等互动环节。同学们在翰墨书香与艺韵流转之间,充分领略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雅乐逸兴”环节,雅乐专家张祐堃、彭甜、林一蓓、金小兮、方添乐等先后登台,《寒江残雪》《残月》《杏花天影》等名曲竞展风华,琴箫和鸣、如泣如诉、动人心弦。非遗传承人、“南箫王”郭大强特为本次活动自广州远道而来,一曲《望春风》,为观众展开了“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的画卷。
“韵沁红楼”部分,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易栋老师首先对《红楼梦》的审美文化意蕴进行了精彩解读,让同学们对经典的理解更加深入。随后艺术家们一一演绎了红楼相关曲目。古谱琴歌传承人彭甜与张祐堃、方添乐两位艺术家联袂演出了《秋窗风雨夕》,唱尽黛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的悲凉。
“戏染荆钗”环节压轴登场。易栋老师评述了古典名剧《荆钗记》的前世今生之后,折子戏《荆钗记·雕窗投江》隆重登场。伴随12人现场乐队的伴奏,楚剧新秀邓雅倩时而高亢时而低吟的唱腔令听者全情投入,椅子上的辗转腾挪让观众心潮澎湃,灵动飘逸、上下翻飞的水袖惊艳全场。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留言:“第一次真正了解背景故事后再去看折子戏,感受它独特的魅力,不仅是艺术的享受,也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本以为没有听过传统音乐会感受不到它的美,没想到从头到尾的每一个节目都给我如此大的美的震撼,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期待下一期的沙龙活动”……
据悉,“一期一赏”文化沙龙为“典耀珞珈”第十二届武汉大学读书节活动之一,由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武汉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联合主办,图书馆文献借阅中心用户关系部承办,武汉大学阅微书社、真趣书社和云在古琴学社等学生社团协办。邀请戏曲、民乐、非遗艺术等领域的名家新秀进校,联合举办集典籍文本解读、表演展示、现场体验及读者交流于一体的沙龙活动。
嘉宾介绍:
邓雅倩:武汉楚剧院二级演员。入选武汉市艺术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曾获湖北戏剧“牡丹花奖”;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演员奖”。
张祐堃:琴箫艺术家,武汉大学博雅课程教学骨干,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非遗美育坊、云在古琴学社指导教师。
郭大强:省级非遗——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箫笛工艺精湛,被誉为“南箫王”。武汉大学诗乐创意团队骨干。
彭甜:古谱琴歌传承人,琴歌古乐团主创,武汉大学诗乐美育团队骨干,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非遗美育坊指导教师。
林一蓓:湖北省美育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诗乐传播创意团队骨干,云外田园艺术空间主理人,《藏在古诗词中的精灵》丛书主创。
易栋: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非遗美育工作坊、云在古琴学社指导教师。
(摄影:林伟 编辑:杨文雯 审核:尤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