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武汉大学图书馆工作网 >> 新闻公告 >> 新闻快讯 >> 正文

  [组图]工学分馆成功举办第十二期创客沙龙•创客心分享活动         ★★★ 【字体:
给现代农业安上智能大脑
——工学分馆成功举办第十二期创客沙龙•创客心分享活动
作者:韩芷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64    更新时间:2018-11-14


116日晚上,由工学分馆与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联合举办的“创客沙龙·创客心分享”系列活动第十二期在工学分馆一楼服务大厅如期举行,活动邀请我校水利电力学院史良胜教授作了题为《浅谈农业大脑》的专题讲座。工学分馆馆长卢林、副馆长杨淼以及来自全校各相关院系的学生和部分老师共8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史良胜教授的团队辗转于广西崇左、湖北武汉、荆门等地的糖料蔗、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区,利用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采集数据、开发基础模型和算法,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对农田进行精准管理,在此基础上,与阿里云联合研发了农业种植的人工智能系统“ET农业大脑”。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手段,它的应用有望解决中国农业产业链上的一系列痛点问题,真正推动中国农业步入智能化时代。

史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农田大脑的原理及应用。农田大脑的感知能力是通过计算海量的、多样的、价值密度低的数据来建立的,它对农田系统(参数、变量和模型结构)进行了重新定义,探索其精度的极限,从对数据的简单利用过渡到“智慧”地利用数据。他说,科学研究一定要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对于农业大脑的研究,不仅要“飞”上天看、还要“蹲”进田里测、“扎”进实验室算,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农业的科技化才能得以稳步发展。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教授提出海量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的提升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特定领域的成熟AI还依赖于特定的场景;工程应用场景很复杂,这向初代开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等看法。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会深刻改变科学和其他学科,但它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想要充分开发人工智能,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它,在实际的基础之上开发它。

在互动环节,史良胜教授就学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他的回答睿智而幽默,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最后的总结当中,他寄语广大学子,希望同学们在开展科学研究时,一定要保持思想上的独立,切忌短视浮躁,要学会全面理性、有前瞻性地看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准确把握机会。



 


嘉宾简介

史良胜,1982年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获得优秀青年基金。主要从事现代农业水利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农田水分和氮素循环、水盐氮运移和转化模型、农田数据同化系统、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驱动水肥管理。主持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EI论文20篇。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责任编辑:戴蕾、周璇;审稿人:黄鹏)

 

 

 

 

文章录入:业务宣传    责任编辑:业务宣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作风建设 | 专题网站 | 投稿信箱 | 馆内邮件 | 馆内培训 | 查找馆员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09-2022武汉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