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科技文献分析和可视化”讲座在文理学部教五楼成功举办。此次讲座作为武汉大学第二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营的首场讲座,备受师生瞩目,现场座无虚席,参与人数高达160余人,其中包括10余名校内外教师。我校信息管理学院青年教师黄颖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黄颖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言语开场,他强调视觉感知是人类理解抽象数据信息的重要方式,并以《科学网络:150年来的Nature论文》(A network of science: 150 years of Nature papers)可视化视频为例,生动阐述了科技文献可视化的实践价值与美学价值。他指出,科技文献分析和可视化不仅有助于科研人员深入理解学科发展脉络,追踪领域发展态势,预测未来科学结构,更能为科研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和重要支撑。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解方式,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知识盛宴。
随后,黄颖老师重点介绍了信息可视化分析的八个主要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数据检索与下载、样本数据清洗、知识单元选择、知识单元关系构建、数据标准化处理、知识图谱绘制和知识图谱解读等。在介绍了当前主流通用性可视化工具及多款科技文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HistCite和VOSviewer两款工具的主要功能、参数设置和操作技巧。在提问互动环节,黄颖老师耐心解答了听众关于软件使用方面的各种疑问,并深入讲解了如何优化可视化效果及导出高质量图片等实用技巧,使现场听众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图书馆学术交流与服务中心研究馆员何汶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她指出,今天现场听取讲座的人数创历史新高,充分显示了大家对于科技文献信息分析与可视化的迫切需求。黄老师通过案例和实操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特定研究主题的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为我们有效利用文献指明了方向。文献的跨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通过学习理论并掌握技能工具,加之反复实践,均能切实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深化了现场师生对科技文献分析与可视化的认识,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的兴趣。相信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将会有更多的学者运用可视化手段,挖掘科技文献的深层价值,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据悉,大学生科研训练营由武汉大学本科生院主办,图书馆承办并精心组织,旨在助力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科研训练营采用层级递进的课程体系,涵盖科研选题、项目申报、文献综述撰写等多主题,覆盖科学研究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同时图书馆常年提供线上课程、数字素养培训、数据库使用与文献检索问题解答等多种服务,为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提供全方位指导与帮助。
大学生科研训练营自2022年7月开营以来,首届训练营已成功举办9场讲座,课程参与人数高达17000余人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成效显著。据统计,线下参训的500余名学生中,已有1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73人项目立项成功(22人获国家级项目立项,41人获省级项目立项,10人获校级项目立项),57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完成。第二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营作为服务武汉大学“人才培养年”的重要举措之一,将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夯实学术基础、提升科研素养。
(编辑:王晨茜、杨文雯 审核:尤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