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校友、湖北省文联原副主席毕奂午先生的女儿毕龙树女士携家人向图书馆捐赠其先父藏书共计97类181册。
毕奂午生于1902年,2000年逝于珞珈山。1949年后历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掘金记》、散文集《雨夕》、诗文集《金雨集》等,与何其芳、卞之琳、曹禺、萧乾等人齐名,1983—1986年任武汉大学新闻系顾问。
毕先生的女儿毕龙树是我国射击界的老前辈、湖北射击运动发展史上第一代运动员、第一届全运会为湖北勇夺射击金牌的老体育人。据她介绍,这批赠书主要是其先父上世纪收藏的古籍,珍藏了上百年。奂午先生一生爱书如命,年轻时就爱逛书摊,碰到喜爱的书籍,省吃俭用也要购回,如获至宝般地认真阅读,尤其钟爱古籍,并时常教导后人: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正因奂午先生终其一生对古籍的悉心收集和妥善保管,才集腋成裘,让这批珍贵古籍得以通过捐赠而留存后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弦歌不辍尽一份心力。
这批赠书中,有176册为业已难得的古籍,十分珍贵,诸如:咸丰四年善成堂藏版《东周列国志》(蔡元放批评)、光绪二十一年重刊的《北东园笔录全集》、光绪石印本《钦定四库全书》和《绣像剿逆图考》、民国七年的《廿五史弹词(附印历代帝皇真像)》等。此外还有不少地方戏曲唱本:牌子曲《虫名》(艳秋读本)、蛇仔秋原本《碧玉离生》、子弟书《评昆仑》等。
这些珍贵的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它们历经风霜流传至今,每一本都散发着独特的厚重气息,充实了图书馆的古籍馆藏,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同时让我校师生能够直观地、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形态和内容的多重魅力,触摸华夏文明的脉动,实现与古人共读的心灵共振,迈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征程。
(编辑:王晨茜、杨文雯 审核:尤传明)
|